心源性猝死,又称心脏骤停,是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,易导致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缺血、缺氧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约80%-90%的心脏骤停由心室纤颤引起,心室纤颤使患者心室肌细胞失去收缩能力,导致心脏无法正常射血以及血液循环停止,若持续一段时间,脑等重要器官将会严重缺氧,并导致患者死亡。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5万,心源性猝死,离我们并不遥远。心血管疾病高发导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高不下,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。
席勒除颤监护仪是抢救心源性猝死重要的医疗器械,当发生心源性猝死时,目前有效的方法是在3-5分钟内(即“黄金5分钟”)使用该仪器释放较强的电流,使心脏恢复正常窦性心律。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,可分为院内除颤仪和院外除颤仪两大类。院内除颤仪是配备于医院内急诊室、ICU、手术室等地的除颤设备,使用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和医生。院外除颤仪指放置于公共场所的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,操作难度相对较低,使用简单,价格较低,非专业人士也可操作。
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心室颤动的关键,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,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8~10%。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,患者存活率可达90%,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%左右,第7分钟约30%,9到11分钟后约10%,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~5%。为节约抢救时间,方便医护人员快捷、简单的操作,席勒除颤监护仪摒弃了繁琐复杂,1s内完成除颤能量选择,3步(能量选择-充电-电击)完成除颤操作。在体外电极板上即可完成能量选择、充电、放电的除颤操作。